行業動態
發展前景一:民眾可以感知的綠色建筑。
現階段,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下步工作的關鍵是大眾化和普及化,讓人民群眾知道什么是綠色建筑,以及綠色建筑會帶來什么好處等等。普及綠色建筑有很多創新的辦法:
一是開發推廣讓人民群眾能夠認知、熟悉、監測、評價綠色建筑的手機軟件,不僅普及綠色建筑知識,而且也可藉此來激發住宅需求者和擁有者的行為節能。
二是要把宣傳推廣的著重點放在綠色建筑給人民群眾會帶來的實際利益方面上,比如節能減排的經濟性。經過測算,綠色建筑的新增成本,3~7年內就能夠收回,按照建筑壽命50年計算,居住者和擁有者平均可以享有45年的凈得利期。更重要的是,綠色建筑會給居住者帶來善待環境、健康舒適等心理生理價值認可。
三是綠色建筑在設計中注重性能的可視性。隨著IT技術的發展,可以將綠色建筑設計可視化和可比化。試想,未來每天一打開手機,一起床或者一出門就在社區一個小電子屏幕上看到我家綠色建筑的節能、節水、雨水利用、空氣質量是處在同類建筑的第幾位有哪些改進余地研究表明,僅僅是由于節能、節水的可視性,就可以將節約程度提升15%以上。
四是綠色建筑的物業管理將成為一個新興的龐大產業。這個新興產業著重于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垃圾分類回用等方面。以上這四個方面一般不為只熟悉清潔與安保的傳統物業管理者所熟知,但卻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例如,把雨水進行收集,中水進行回用,使其在建筑內部循環利用,即可實現節水35%以上。經過初步測算,如果北京市2/3的建筑都能夠做到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就可以節省超過南水北調的供水量。同時,良好的綠色物業管理還可以激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綠色建筑的設計、管理和改造過程之中。
- 上一個:建筑產業現代化新模式、新業態
- 下一個:建筑業步入能力競爭時代